本活動目前未開放報名(尚未開始或已截止)。
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「老鷹想飛」、支持友善生態的「護鷹紅豆」「護鷹米」、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「老鷹嘉年華會」……,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,然後呢?我們看見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,還可以再做些什麼?

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,或許「尊重生命」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,因為唯有如此,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,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。

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,但是關心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;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,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;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,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;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,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。
2017-11-28 19:00   至   21: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
2017-11-13 00:00   至   2017-11-28 00:00

 

講者陳世一

台北人,現居基隆。自然觀察者、文史工作者。長期從事台灣生態、文化記錄與寫作。著有《鷹飛基隆》、《九份之美》、《綠色旅行》、《尋找河流的生命力》、《基隆漁業史》、《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》等書

 
 
介紹:
 
多數民眾知道台灣在每年十月是候鳥灰面鷲過境高峰期,許多人會追逐著鳥訊四處追鷹,卻可能不知道,其實在基隆,就在離大家生活很近的地方,就有黑鳶族群生活著。這也是多數基隆長大的人共同的記憶。

台灣猛禽類的留鳥種類並不多,大家習慣把黑鳶稱呼老鷹,基隆的老鷹,老鷹族群原本分布相當廣泛,北台灣老鷹出沒的地方,包括新北市、基隆市、台北市、桃園市等,而覓食活動的範圍甚至會延伸至周邊更大的區域。不過因為數量近年來變少,只能偶而看到老鷹從空中飛越而過,頂多盤個兩、三圈後就飛離,想要近距離看到老鷹,基隆是最佳地點。

平常基隆港一帶就是老鷹覓食的範圍,尤其到初秋會有成年老鷹帶著這一年出生的幼鷹來到基隆港附近,乘著東北季風飛翔練習,老少鷹隻時而嬉戲時而競速,可說是難得的生態盛會。

許多人對老鷹的認知是模糊、矛盾的,很多人琅琅上口的「老鷹抓小雞」並不正確,老鷹主要吃動物的屍體,以及人類丟棄的有機廢棄物,當然受傷的雞或鳥也會吃。因為老鷹以食腐性食物為主時,就必須在空中不斷巡弋,搜尋動物屍體,所以翅膀就逐漸形成長而窄,前端為深翼叉(撥風羽),有紓解強風的功能。

大冠鷲、魚鷹等猛禽相比,老鷹的腳爪特別細小,便於老鷹的爪子扣合時成環狀,主要功能在抓起及固定動物屍體,否則爪子太大無法扣合成環狀,到手的食物可就抓不牢了。況且,老鷹和其他猛禽相比,吃的食物也大不同,像是鳳頭蒼鷹、松雀鷹都會捕食小雞或鳥類,鳳頭蒼鷹甚至會捕食台灣藍鵲等大型鳥類;大冠鷲則是會抓蛇、蜥蜴或蛙類等。

電話: 02-2382-5789#15
Email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