餵養遊蕩犬貓加速族群繁衍,禁止餵食才是有效做法
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郭佳雯研究員表示,一隻未絕育的遊蕩母犬,一年平均可產下2胎,如果有固定的食物來源,甚至可以每年產下3胎,每胎可產下6至10隻幼犬,餵養行為也會增加幼犬存活率,所以一隻有被餵養的遊盪母犬,一年可以為野外的遊盪犬族群貢獻10到20隻新生個體,以目前的TNVR量能,抓紮的速度永遠比不上出生的速度,無法做到有效的減量,且抓紮後回放的個體,對環境及社會安全還是造成威脅,抓紮後不回放,並且禁止餵養遊蕩動物,是對社會成本而言最經濟也最有效的做法。
詳閱
零安樂迷思下的三輸悲劇
餵養不是愛

我們主張
(1)全面禁止餵養遊蕩犬,強化飼主責任,並且視餵養者等同飼主。
(2)加強收容與管理,讓犬隻能在適當場所安置,而不是任其在街頭掙扎。
(3)安樂死去汙名化,安樂死不是撲殺,而是讓動物不再受苦。
(4)政府應正視公共安全,將人與野生動物的安全放在優先順位。
詳閱
若因興達燃氣電廠爆炸,便宣稱核電廠「安全」,顯背離經驗,畢竟核電廠也曾發生過各種起火,甚至釀成重大災害......
詳閱